最早的网络营销就是砸门户广告
新中国之后,最早从营销中发家的,大概就是九几年购买央视新闻联播过后天气预报之前广告位的金主了,那时称他们为标王,标王基本上是一夜成名。
有了互联网之后,由于互联网上缺乏内容,所以内容集大成者的几大门户网站就成了互联网上的cctv了,在门户网站上投放banner广告,就是最简单高效的网络营销。
帝之其鹿,天下共逐之
取代门户网站的新广告投放技术或平台
门户网站广告很快就不香了,因为有了更精准的更细分的行业网站,有了更精确的广告投放方式,这样以来门户网站广告效果急剧下降。更新的广告投放方式包括网站联盟广告、百度竞价广告、搜索引擎优化(SEO)、淘宝直通车、信息流广告、视频广告等,更精准的行业网站包括土巴兔、汽车之家、齐家、58同城、大众点评网、阿里巴巴等,网络营销越来越精彩。
但绝大多数第二批起来的网站,或者广告技术,也在走下坡路,甚至有的已经基本死亡了。
网站联盟,这种模式曾经养活了许多个人站长,但它作为一个广告形式,最大的问题是技术太落后,不能做到千人千面,也不能有效识别广告作弊。结果造成广告单价越来越低,普通站长靠它养不活自己,而广告主花了钱却得不到实际的效果,得到的大都是假数据,最终网站联盟纷纷倒闭。
dsp投放,如果撇开它侵犯了网民隐私不谈,个人认为dsp投放是个好的技术,它能做到广告位的千人千面,但可惜的是它生不逢时,它生的时候中国个人网站已在走下坡路,网站数量太少,流量过于集中在头部的网站上了,这严重限制了dsp技术的应用,但dsp广告投放形式依然存在。
行业门户网站,其实也火过一阵子,最后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没落,准确地说是随着今日头条这类信息流内容推送,特别是短视频的推送而没落,特别是那些时尚网站、娱乐网站,以及小众的行业网站。但是有几个行业的网站却长盛不衰,比如汽车、健康、装修、旅游等。
搜索引擎,曾经的百度是可以与腾讯与阿里并称为BAT的,可见曾经的百度是何等风光,现在百度市值都不到阿里的1/10。主要原因有多种,首先是搜索引擎始终摆脱不了自己只是一个低频使用的工具;其次搜索引擎的生态是构建在网站生态之下的,网站活不下去了,搜索引擎自然活不下去了,而中国网站活不下去,政策是个因素,百度自己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也是个很大原因。
淘宝直通车,现在仍然是个很重要的B2C广告投放方式,只是淘宝流量增量趋势放缓,总流量只有这么多,抢的人不断增加,自然分到流量越来越少,越来越贵,所以现在许多电商卖家也没法只依赖直通车而活着了,也在积极寻找其它出路。
流量共和时代结束,流量封闭小圈子形成
自从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美团、华为、小米等互联网寡头形成,流量不再集中在网站之中,而是分散到各个独立的APP中了,这意味着我们再也很难做好一个网站,然后在多个地方去投放广告引流到网站中转化了。因为他们彼此之间没有打通。我们需要在各个平台上去建站,建小程序,建内容账号,在各个平台上进行广告投放,然后在各平台上进行转化。
绝大多数商品在封闭平台上,如果只谋求一次投放,一次转化,基本是亏本的。也就是说投入的广告费都没法赚回来,能赚钱的大都是所谓的二类电商产品,所以绝大多数商量考虑的是如果做广告投放,能否实现一次投放,多次成交,或者考虑能否通过软性广告,或者有质量的内容去吸引用户,降低用户获取的成本。
内容营销时代来了,但好做吗?
在互联网寡头形成之后,互联网上的大部分流量已被瓜分殆尽,我们很难再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跟寡头合作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做好平台,我们做好内容,他们吃肉我们分羹。所以我预感接下来,基础的技术人员,比如建站级的程序员、普通的美工、基础的数据搭建、机房维护、网管,这类人才的路将会越来越窄,因为这些工作大平台已帮我们都做好了。
而做内容,至少是当前是没法使用程序来规模化实现的。或者这么说,我们未来要做机器人做不了的事情,这事情才做得长久。做内容,包括文字内容、视频内容,甚至是线上线下结合做的各个活动、展会等等。每个平台都需要这种内容,如果想做好内容,至少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必须要与垂直行业的专业人士合作做内容,内容必须要做深做精,靠简单的复制粘贴式的内容搬家,再也难在新时代立足,将获得不了流量,而且可能还有法律风险;
- 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法律手段,将行业专业人士深度绑定,避免因专业人士的离开,造成内容账号无法经营;
- 内容创作,从创意到剧本,拍摄,后期制作,是整个团队协同作战,成本自然不低,所以做内容要定位到恰当的行业,该行业有足够的毛利能支撑这个团队的运作;
- 每个内容模式都有可能由盛转衰,要探索出一种模式,可以继续复制这种内容创建团队。
经营私域流量不可避免
不管你是付费投放广告,还是花钱做优质内容,你在各个app上获得了用户的驻足,甚至点赞、关注,以及购买。这些数据都只是在这个app上,如果你希望下次重新激活用户,对他进行二次营销,还是很有难度的。平台方并不希望用户变成你的永久用户,他们希望用户与企业之间互动,永远都由平台来调配。所以,企业需要想办法把用户由各app平台上,转到自己的能够直接管理和沟通的地方。现在普遍把各app平台叫公域池,把上面的流量叫公域流量,而把企业自己建立可以直接管理和沟通的地方叫私域池,在私域池里的流量叫私域流量。
私域池,大部分都是可以聊天的地方,比如微信、企业微信,旺旺、QQ、微博等等。当把用户由各app导入到聊天工具后,企业可以给用户打各种标签,记录用户的互动行为,购买历史,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跟用户进行沟通,以及推送更适合用户需要的商品,既能提高销售的复购率,而且还能给用户更贴心的关怀,长存留存客户。
流量越分散,私域池的打造,就越发重要。但经营私域池也有很多技巧的,这篇文章不深入探讨私域的细节,刑天大叔将另外写文章来讲私域流量的玩法。
品牌塑造仍然大有可为
前面聊的就是新时代网络营销中的引流、转化。现在这一块有个新的名词叫增长,与增长相对应则是品牌,市场营销可以大略分为增长与品牌两块。在用户被各独立app所分散之后,企业的广告和内容也会分散到各独立app,品牌塑造依然很重要,它能够像一根纽带穿透各平台而存在,且将各平台上的广告和内容形成合力,给用户心里形成一个叠加的印象。企业在各平台上的宣传才会落地生根。
这个时期的品牌塑造,跟以往有所不同,官网的作用将显著下降,因为我们不能将每个用户都拽到官网上。官网的作用将由各平台上的官方号和官网共同完成,比如抖音蓝V号、知乎企业机构号、微信公众号、百度企业号、微博企业号等,相当于我们在每个平台上都建立了一个官网。
另外我还需要在搜索引擎上去宣传我们的品牌,因为主动搜索过来的用户才是最有意向,最有价值的用户,所以我们仍然需要刻意在搜索引擎上去占据重要关键词的搜索首页,这个我们称之为品牌搜索引擎形象优化SMO(可点击了解详情),只不过这个时候的SMO也不在局限于传统的百度、360和搜狗了,还包括头条搜索、微信搜索、知乎搜索、抖音搜索。
这个时期的品牌塑造,需要让品牌更加讲人话,接地气,给品牌取个具体可见的名字,比如“天猫”就好于“天贸”,“刑天大叔”就好于“刑天营销”,品牌logo上的字体纷纷放弃衬线,颜色纷纷变暖,品牌的官方号开始发嗲卖萌,开始讲段子,降身段,都是品牌塑造的新趋势。
品牌ip化将会与私域流量打造,将会成为网络营销的两大新趋势。
原创文章,作者:Xing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ngtian.club/building-brand-ip-and-cultivating-private-domain-traf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