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20
来墨尔本四年(参考《谨以此文纪念我登陆澳大利亚四周年》)了,去年10月才真正认真地去语言学校学英语。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边的语言学校。
哪些新移民有语言障碍?
澳大利亚在2024年这个财年里,把71%的绿卡名额给了技术移民,技术移民的主申请人要过雅思才能来,所以它没有太大的语言障碍,来了就能够去找工作了。
但是他们的家属,往往语言就不过关。另外21%名额里的人许多英语也不过关,比如我当年选择的188a创业投资移民,以及现在的NIV杰出人才移民,这些项目对申请者的英语水平没有硬性要求,许多人都有语言障碍。
哪些人上语言学校?
澳大利亚政府在一些大学开设面向新移民的语言语程,也成立了一些只面向未成年人的语言学校,解决新移民的语言障碍问题。
我家刚来墨尔本的时候,我两个儿子去语言学校读了几个月,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了,才转入当地公办学校与当地孩子一起读书。
而我则进去了墨尔本的一所技术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读AMEP(Adult Migrant English Program, 成人移民英语计划)。像我们这样的AMEP班,同学构成大概是这样的:
1、退休来澳投靠子女的
2、因与澳洲人联姻而来的
3、难民
4、188投资移民
5、技术移民的配偶
6、移民的成年子女
第一类同学都是上了年纪的,不少还是夫妻档,以中国人居多;第二类同学大都是年轻女性,以泰国、菲律宾等南亚、东南亚的为主;第三类往往来自战乱或黑暗国家,比如阿富汗、巴基斯坦;第四类主要来自是中国(我属这种)、韩国、伊朗等。第五类同学分布广泛,以印度人与中国人居多;第六类同学往往比较年轻。
中国老年人为主的语言学校
去学校学英语,有些人是要一次性交一笔费用的,有些移民类型则免费,不管交没交费用,既然有资格来读了,就不限制你读多少年,可以一直读下去。
正值青壮年的同学可能读个一年半载就找工作去,那些退休投靠类的同学则会持续地来上学,有些同学甚至读了两三年了。
本来澳洲移民,就以印度与中国为主,印度新移民英语基础好,来语言学校读书的并不多,所以语言学校里中国已退休的同学就特别多。
学校的食堂有几张乒乓桌,每天午餐时候,会看到当地年轻人在那笨拙地打乒乓球,也会看到中国大叔们在身手矫健地打乒乓球。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会相信金庸笔下的人越老功力越深战斗力越强是有道理的。
去年学校搞多种族活动,有退休同学穿起了旗袍,唱起了中国的戏剧,甚至还有的中国同学唱起了《喀秋莎》,他们把他们年轻时代的时尚带到了澳大利亚,期待来年《红灯记》在我们学校里上演。
在这样的班级里,我居然感觉到自己有一点点的年轻。毕竟比我年轻的大概都在墨尔本拼事业了。唉,惭愧……
学生时代的我,请假的理由是:我身体不舒服,所以要请假。在这样的语言学校里,你将会听到这些请假理由:
我感冒了
我儿子感冒了
我孙子感冒了
AMEP分为三个等级
每个人在向学校报名读AMEP后,学校会安排一次面试,面试时既有一些对话,也有简单的阅读理解题目,学校通过面试,给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评估,然后安排你进入对应级别的英语班级。
总的来说,语言学校分为1年级、2年级、3年级,每个年级又分为两三个小级别,1年级有个最初级的班则面向英语零基础学生,这个班需要一些懂中文的志愿者来做翻译,其它年级就是全英语教学。
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学校会要求学生升到更高一级班级。
我这种湖北黄冈读书出来的大叔,脑子可能还好使,词汇量还可以,但耳朵和嘴巴似乎涂满了浆糊,完全不好使。所以我成绩一直很稳定,我一直在二年级。
我们的课程往往非常地实用
我们这个时候学英语,不为了应付考试,就是为了用于生活。所以我们的课程侧重于听力、口语,以及一些基础的语法。
我们的曾经有这样的学习主题:
“如何跟邻居沟通(场景有:宠物噪音、捡院子的皮球、树挡住阳光)”
“遇到交通事故了,如何沟通”
“如何跟孩子学校的老师打电话沟通”
“如何打电话预约GP医生”
当然了,我们也会学习时态、单复数、所有格、动词不同形式等等问题。理论归理论,咱们中国人说英语往往直达主题,不大注意这些细节,所以真正实际说话时,往往会忘了is-am-are,以及名词加s之类问题。
风格迥异的老师
我发现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移民二代、三代,他们有的来自希腊、伊拉克、前苏联、捷克、波兰、新西兰,还有个华裔老师居然父辈是越南华侨。在越南排华时逃亡澳大利亚。
不同的老师,风格相差很大,有个L老师,大概快60岁了,却精神矍铄,她每次给我们上课,总让我感觉回到了初中英语课上,她会留意每一个细节,随时随地纠正我们。比如我们口语发音不准了,或者在纸上写的语法不对了,或者在对话练习时,打招呼的方式不对了。
来自希腊的N老师则是天马行空式的教学。他更像是一个地理老师,信手拈来一视频,通过视频给我们讲许多澳大利亚的地理人文知识,比如Ururu,比如悉尼歌剧院,比如住在地底下的澳洲小镇,陪他漫游完了一个景点,一天的课就结束了,语法?不存在的。
而来自新西兰的A老师既给我们上班,也担任了类似于“班主任”角色,她的课则比较有计划,词汇、语法、口语、听力全都给安排上,有时也会加点抢答游戏。
来自越南的华裔W老师居然课堂上找出了太极拳视频,让我们跟着视频练起了太极拳。
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来这个学校,才知道原来学英语,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方法。
大多数老师当天的讲课主题都会紧贴时令,或者最近新闻。上周四墨尔本最低气温-2℃,老师就安排大家交流极端天气方面的话题,让大家互相聊天。
平时如果遇到了复活节(复活节驾到)、军团节(旁观澳新军团日)、万圣节(别排斥万圣节)等各种特殊日子,老师也都会讲讲这个节日的故事,如何过这个节,有时学校也会组织大家一起过节。
澳洲有不少教育相关的网站,这些网站上有许多英语学习小课程,偶尔老师会让我们登录上去,在上面看视频,做题目。我有时就觉得咱们中国把太多东西放在app上了,而不是网站上,所以我们的老师在教外国人中文时,可能就没这么多工具了。
老师有时会把生活场景做成飞行棋,然后把我们分成小组,让我们一边玩色子,一边完成英语对话任务。
有次老师在教我们汽车相关单词,她会把我们带到停车场,然后一一告诉我,一辆车各部分叫什么。学校有时也会请外援,比如请救生员带着救生装备,一边示范,一边教我们在水里玩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有时多个班级的老师会联合起来做一个大课。比如上周,我们多个班级去大教室,然后有2,3个老师合作给我们上课,讲澳式英语发音有啥特点。或许这个课,有的老师并不是特别懂,所以联合起来,事半功倍。
今天就聊这么多了,如果你希望刑天分享什么话题,欢迎留言互动。
原创文章,作者:xiaowe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ngtian.club/english-training-schools-in-australia-for-new-immigr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