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13
这十几年,我先后买过5辆车。
在上海买过2辆,在墨尔本买过3辆车。这5辆车见证了刑天大叔是如何从小鲜肉,变成大叔的。
第一辆车,漂亮的福特蒙迪欧
2014年,我在上海创业的第3个年头,我快拿到驾照了,好友陈文杰建议我新手先从斯柯达这样的车开起,开这样的车就算遇到点什么磕磕碰碰也不会心疼。但那时候满大街都是斯柯达,不匹配我的“气质”。何况斯柯达的印第安LOGO不够好看,我没看中,还有人推荐我买大众帕萨特,说这车商务感十足,开出去接待客户,显得有面子,可我很少去接客户啊,一般都是我去客户公司聊事情,另外帕萨特顶着个大众LOGO的,像个胡乱搭一块的鸟窝,丑!
恰好那时候,有人推荐了福特蒙迪欧,说这车有阿斯顿马丁的流畅外形,然后开着也很舒服,我搜索了一下图片,这车确实挺好看,而且大家说Ford LOGO里据说有只兔子,兔子我一直没瞧出来,但这LOGO不丑。
于是我就买了蒙迪欧,还是高配版,座椅能加热,左右后视镜能够自动折叠的那种,25.28万元。若干年后,有人嘲笑道,你居然看重座椅加热?这不是妥妥的烤屎吗?嗯,好像也没错。
蒙迪欧这车开着确实不错,比较安静,起步加速度也比较快,百公里油耗大概在9点多,比较费油。
第二辆车,满足个人虚荣心的宝马X3
2017年,创业第6个年头,SEO圈内好友丘仕达在上海以che.com域名为载体组建了专门卖车的车程网,公司搞得轰轰烈烈的,我自然也想支持一把。以此为理由,说服家里再添一辆车。
再说了,我隔壁邻居一辆宝马,一辆保时捷,自己看了心里也有点痒,我估计我老婆也差不多这么想吧,于是我们俩决定添辆更好的车,犒劳自己这么几年的努力,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去海南自驾游时租的SUV让我真的觉得SUV有更好的视野,喜欢上开SUV的高高在上的感觉了。于是在宝马x系列、奥迪Q系列、凯迪拉克XT、林肯、沃尔沃xc系列之中选择。
沃尔沃LOGO太丑了,并且是油老虎;凯迪拉克是油老虎,并且内饰棱角太锋利,不够柔和,林肯LOGO格外好看车子也很man;奥迪“局”味太重。最终选择了有对猪鼻子,漂亮的蓝白logo,年轻感十足的宝马X3。低配,不烤屎,没有电动尾门,连倒车影像都没有,40万左右。
宝马X3,起步加速度确实是我开过的5辆车里最快的,油耗其实与蒙迪欧差不多,在高速上油耗甚至比蒙迪欧还低一些。亮点是有防爆胎,让我几次车胎被扎时都能够平静地把车开回修车店。
只是,宝马车实在太容易坏了。不到两个月,冷凝器就坏了(幸好在保修期),开了四五年的时候,多媒体屏居然有几块坏点,然后油箱的指示针也时好时坏。
我去4S店维修的时候,问对方这宝马咋这么容易坏呢?那位打领带的店员递给我一杯咖啡后自信地说:我们宝马,是牺牲性能,保证驾驶体验!这一本正经的狡辩,我服了。
第三辆车:二手大众途观
经过努力,我的车技突飞猛进,每天能轻松自如地在邻居家两辆好车之间轻松穿过,邻居也很努力,把宝马520换掉了,于是他们有一辆保时捷卡宴,一辆保时捷帕拉梅拉,所以说啊,世间自有公道,努力总有回报。
2021年,出国前我们卖掉了蒙迪欧,宝马在上海车库睡大觉,来到墨尔本之后我们急需用车。这时候我对好车已无太多念想了,何况墨尔本不像上海,满大街都是过日子型的车,没有啥攀比的。
虽然有朋友说,澳大利亚是日韩系车子的天下,感受下吧。但我内心中对日韩车车皮薄不安全的印象还在,何况日韩车转向灯和雨刷拨杆与国内车是相反的,于是没作为首选。记得在上海时,好友志文开过一辆大众途观,我感觉挺实用。于是我找车商花了约2.2万澳元(约10万元)买了辆二手的大众途观(疫情时,买的太急,没注意到这车居然是1.5匹,不是2匹的)。
虽然它那鸟窝般的LOGO我仍然不大喜欢,但感觉车子嘛,能开就行。我开着这车走过大洋路,访过葡萄园,去过露营地,穿过盐水湖。除了起步加速度慢点,偶尔在坡道踩油门会打滑,从来没有半路上掉链子过,它陪着我家渡过了在澳洲的前四年(参考《谨以此文纪念我登陆澳大利亚四周年》。
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这个车最大的问题居然在保养上。因为它是2015年出厂的旧车,每年我们去给它做保养,虽然我们开车没出问题,但修车店总能说出来一些很严重的问题来,刹车盘和刹车片磨损严重不能用了,电池有效率低于安全值了,轮胎磨损太严重,变速箱烧机油厉害很危险的。
刚来澳大利亚,网上的攻略告诉我,买二手车练练手,二手车省钱!但是你不能对修车店的警告无动于衷吧,万一你开车在野外,它就趴窝了呢?可是稍微响应,随便换个东西,东西本身加人工费,就要1000多澳币,折合人民币要5000元朝上了。
这么搞两次,我对这年老色衰的途观也就心灰意冷了,心中萌生换车念头了。我以自己亲身经历告诉各位刚来澳洲的朋友,在你不懂车,没有信得过的修车店资源之前,不要买二手车了,还是买新车吧。
第四辆车:丰田RAV4
我现在看车方法跟原来不一样了,不看LOGO了,也懒得去看脸,或者详细对比那么多参数了。我问chatgpt:给我2023年澳大利亚汽车销量排行榜。结果排第一的是丰田RAV4,它的销量在澳洲,真可以用遥遥领先来形容。这时候我在澳大利亚已生活有几年了,内心已接受日韩车,OK,就翻你的牌子了。
于是去glen waverley丰田4S店打听,告之得等1年才有车!我问他们能快点吗?我期待他们说:得加钱!结果他们说,NO WAY。去年拿到绿卡后,我又去4S店问,你们车行或者从日本过来的船上有车吗?我不挑颜色,配置也好商量,居然当月就喜提新车。
到手的是一辆低配丰田RAV4,4.7万澳币,约23万人民币。这价格比我第一辆蒙迪欧还便宜,但差不多代表了我的心态了,不要豪车,不要高配,只想要一辆口碑好,给我带来麻烦少的车。
这款丰田车,有倒车影像,有盲点监测,有车道偏离预警,但没有电动尾门,不烤屎,没真皮沙发,更没有国内车通常的冰箱彩电了,因为有Hybrid油电混和动力引擎,所以特别省油,百公里油耗只有5左右,我加一箱油能跑八九百公里。
另外因为是新车,所以保养时费用比较低,并且我相信至少前5年不会随便坏啥东西,开车在外不会突然坏,进保养店时也没有天赐大礼包,比较省心。
这个车,目前看,缺点大概有3个:起步加速度没有宝马x3快;比较容易被偷,或许跟开源程序更容易被攻击一样,容易被偷只是因为它太受欢迎了吧,还有一个缺点我在买下辆车时体会深刻。
第五辆车:马自达cx3
在卖掉途观后,我家仅有的丰田显然是不够用。于是我想着给妻子买一辆车,她一直坚持要小巧可爱的车,特别想要mini cooper,只是这车在澳大利亚口碑不大好,都说这个车容易坏,后期保养费用高,大概这是宝马家统一特点吧。
然后考虑铃木SWIFT,结果了解到这款铃木车比较轻,可能跑快了会飘;丰田Yaris,外形不讨人喜欢;然后看了下马自达的车,妻子觉得它小巧动人,一见钟情。而我是觉得它各方面都不差,于是入手,3.3万澳币(约15万人民币)。
cx3至少有两大优点,它的中控比较传统,空调、多媒体、风向等都有独立的圆形转运式按钮,可以实现盲操作,我那个RAV4按钮排行一排,就没法盲操作。现在许多电动车,都把按钮集成到屏幕中了,更没法盲操作,个人认为它实在不明智 ,按钮还是越传统越好。
(cx3的中控)
(rav4的中控)
cx3有个比较现代点的功能也比较好,它有翻板式抬头显示(Combiner HUD),可以将车速、限速显示在前挡风玻璃附近,很实用。
cx3不是油电混合,所以它车子虽然小巧,油耗可能比RAV4还略高,但日本车跟德国车、美国车比起来,油耗应该还是低不少。
总结:
一、客观承认,我来澳大利亚后,消费降级了,从我买车上也可以看出来,现在固定收入少了花钱变保守了,另外我对车子没有太多追求了;
二、上海人的车子比墨尔本的车子要更高档,上海BBA满街跑,凯迪拉克、雷克萨斯、保时捷、捷豹也特别常见,迈巴赫、玛莎拉蒂、劳斯莱斯也很多,但在墨尔本,大部分都是日韩SUV,BBA都不多见。
三、二手车的隐性成本需要考虑,那些不懂车,并且没有修车资源的人要慎重购买。
我给这五辆车做个比喻:
- 蒙迪欧:像个不懂柴米油盐贵的漂亮富家千金;
- 宝马:像个高调自信精力充沛的年轻lady;
- 二手途观:像个体弱多病的中年女人;
- 丰田RAV4:像个985毕业精通理财的理工女;
- 马自达CX-3:像个朴实无华却细心入微的贤妻良母。
你开过哪些车子?留言分享一下你的经历?
原创文章,作者:xiaowe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ngtian.club/let-me-talk-about-the-differences-in-my-mindset-when-buying-a-car-in-china-and-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