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乱谈中国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几种可能模式

这篇文章是刑天探讨中国移动互联网未来将朝哪个方向去走,刑天构思了三种可能:

  • 跟PC时代的互联网一样,基于Html5协议的内容共享,网民习惯于上网站找内容;

  • APP百家争鸣,网民安装各种APP,用到什么,就上相应的APP;

  • 腾讯手机模式,打开手机默认进入腾讯世界,常用的内容和应用都在腾讯体系内。

这是我在公司内部培训会议上跟同事们谈的一个话题,给公司同事探讨行业形势,为了跟大家说清楚这个事情,我们先聊一下背景知识。

全球的互联网,为大家公认存在,应该是从网景浏览器开始。基本上从电脑上看世界,都要从浏览器开始,然后网景被微软的IExplorer取代,但方式仍然是那样。数据存在于网站中,每家网站有独立的域名,访问这些网站,基本上有三种途径:

  • 直接输入网址访问;

  • 通过其它网站点击链接访问(如最开始的雅虎,后来的hao123);

  • 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找到并跳转;

雅虎由最开始的网址黄页,再演变成内容搜索引擎,代表着数据的日益增多;雅虎到Google,特别是Google推出PageRank之后,将网站重要性分成10级,标志着搜索引擎在海量处理网页数据方面已趋成熟。搜索引擎能够精确地识别出互联网上内容并做上标记,网民也习惯通过搜索引擎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所以有内容的企业,也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内容放在互联网上,且遵循搜索引擎的抓取规则,希望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用户。

这时候的互联网,应该是最开放的时刻了,内容提供者遵循共同的协议,开放内容(私密数据不会开放),然后网民只凭一个浏览器就可以找到所有的内容。

但并不是所有数据,都通过浏览器,比如像当年的我们七零后所热爱的星际争霸、暗黑破坏神之类暴雪公司的游戏,游戏互动数据就是在游戏客户端之间流通。

在3G应用之前,手机上的数据是基于WAP协议,这是一个手机版的类html协议,总的来说,也算是把数据做成手机站,然后网民通过手机浏览器浏览。

3G得到普及时,h5协议(html5协议)提的越来越多了。大家呼吁,Pc上的大屏和移动手机上的小屏,共用一个协议,就是html5,在这个协议下,只需要做一个网站,就能够在pc上和手机上都能显示了。这个协议很好地将网民过渡到手机上。

如果按照以往的思路,传统的PC网站将内容也转化为手机上可以看的形式,应该是遵循h5的网站越来越多,大家在手机上继续使用浏览器来访问网站,浏览器继续成为手机上的世界之窗。

但是APP诞生了,它让互联网多了很多的墙,APP如同一个个封闭的盒子,搜索引擎在很长的时间里抓取不了它的内容,这造成:

  • 搜索引擎和浏览器的重要性在下降;

  • APP难获得来自搜索引擎的自然流量,需要自己开拓流量。

  • 网民要在手机里装上各种APP才能不漏掉整个互联网。

APP分散了互联网上的流量,其实也让网络营销行业的数据分析变得更大艰难,在互联网时代,使用追踪代码加网址中的参数,能够实现对用户访问行业的完美追踪,那时候的Google Analytics,以及付费版Web Trends,以及Omniture  ,营销人必须要掌握其一。而现在,由于无法在APP之间传递参数,所以数据追踪就像各家门口的摄像头了,你只能看到那么一小块范围。

APP,也像是PC时代的那一段小软件时代,那个时代诞生了高春晖、华军等软件下载,但后来,那些小软件基本上都死了,软件下载站也失去了百花争艳。APP也有过这段历史,各种APP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但是由于无法自带流量,所以如何让用户知道你的APP变得特别艰难,许多APP就这么昙花一现。

虽然如此,仍然有一拨APP,赢得了用户的绝大部分时间,比如微信、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抖音、快手、墨迹天气、花椒等等。以及PC互联网上自带内容和用户的企业,在APP上仍然能获得大量的流量,比如:电商类app、小说类app。在当前的技术情况下,低频需求的app,现在很难再冒出来了,用户很难为了某个偶尔才用到的需求而去费力地安装一个app,所有占据用户手机又不被卸载的基本上都是高频的需求(高频,高频次,就是每天经常要用到的)。

而移动时代的软件下载站就是那些app应用市场,也被重新洗牌了一番,像360之类流量贩子的应用市场慢慢消逝,这要归因为山寨手机品牌的消亡,导致“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在这个行业变成现实。手机行业只剩下几大品牌苹果、华为、小米、Vivo、Oppo,硬件厂商自推的应用市场成为主流,腾讯不是硬件商,但它的应用市场活得也不错,这要归功于它在内容和用户上的卓越成就,让它自带流量。

实际上,世界既是平的,也是多彩的,特别是红的。一方面,Google退出中国,百度一家独大,百度慢慢发展出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它爱抓取网站内容给网民,更爱自己制造内容然后提供给网民。百度在移动时代慢慢没落了,居于BAT之末,绝大部分人说,是移动化让浏览器变得没那么重要,时代抛充了搜索。但百度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挽留h5和浏览器,也是一大遗憾。

h5网站在移动时代要想继续站C位,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内容与体验,百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不够好。

(1)、内容方面,应该让网站里的内容仍然是最丰富的,而且最新的内容源源不断地在h5网站中首发,但是多方面的原因让网站主继续往网站里做内容的兴趣变得不大了。整体流量在变小,百度没有拿更多的流量分给网站主而是留给自己或者卖掉了。所以网站主减慢了网站的更新,却开始把最新的内容放在微信公众号上,以及头条等平台。

(2)、体验方面,这么多年来,手机里的浏览器基本上没什么改变,没有哪家有动力去做一个更便捷,更好用的浏览器,百度也没能通过有效策划让手机百度变成一个高频的app。而且网站一键生成快捷到手机屏幕上这个事情,也一直没执行好。第三,对于网站的加速和适合手机端问题上,其实应该百度最有动力去做,越快越好,不知道是百度策略的问题还是执行力问题这事情来得太慢。最近百度推出的熊掌号确实将网站的体验改观了非常多,但是却以网站共享用户为代价,有多少网站主买单拭目以待。

此消彼涨,腾讯能在有很成熟的QQ之外,还推出微信,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举。已经是老大,却还要在老大的基础上再优化改进,推出更适合手机端的微信。微信从聊天功能,到朋友之间共享文章的公众号功能,再到各种小软件功能的小程序。它已经由QQ升华,变成我们的整个线上虚拟社会。

再回到我最开始的话题,未来真的有各种可能。也许h5版网站时代就是我们正常的万物演化结果,但是从平行世界穿越过来一个张小龙,制造了微信,让这个互联网变成了腾讯手机模式,未来所有的内容、人、软件都在这个天网,哦不对,微信里面。我们每天打开任何智能设备,就进入了微信,而其它公司的软件就是微信里的小程序,其它公司的内容就是微信里的公众号或者微视小视频。后来,腾讯觉得微信这个名字不能覆盖它的全面,终于有一天改名叫天网。反正吧,这个体系内的内容确实都在监控之内。

又或者哪天张小龙又穿越回去了,但h5已变得遍体鳞伤,无力独撑这个移动互联网,所以仍然保持当前的APP战国时代,随着不同的新技术应用诞生,手机里不断有最新的app冒出来,然后又消亡,就像地球上的国家。

好吧,以这个穿越版的分析作为结尾,诸位看官可否满意?你们认为未来将向哪边走?互联网不是完全开放的,技术主导它,但时事(政策)、时人(牛人)也会改变技术的发展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Xing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ngtian.club/potential-future-models-of-china-s-mobile-internet/

(0)
XingtianXingtian
上一篇 2018年5月31日 上午3:19
下一篇 2018年7月9日 上午7: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