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20
本篇是《回答网友问题》这个话题的第5篇文章。
最近两周是墨尔本的冬假,我一家四口轮流感冒,我自己也未能幸免,于是求助于止痛药panadol。所以今天就聊聊这个panadol。
我发现在用药方面,老外特别喜欢用止痛药,比如澳大利亚人就特别喜欢用一款叫做panadol的止痛药,但国人不大接受止痛药。
对比1:治愈 vs 减轻不舒适感
中国人与西人在得病之后,有些观念是不一样的。中国人想的是我要么扛着不治,要治就要治愈它。特别感冒这个毛病,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既然感冒让我痛了,那一定是身体里某地方不通,我要通过打针吃药去打通它,这样感冒就好了,身体就不痛了。
而西人觉得许多病,身体自己能扛过去的,不需要治,治也治不好。但当身体与疾病对抗的时候,可以吃些药来减轻不舒服感,吃药不求治愈但求让自己不痛苦。所以在澳大利亚,如果一个人感冒了,别人一般建议就是:睡觉、休息,panadol!如果发烧了就降降温,比如吃个冰激凌之类。就算你去看医生,医生基本也是这个建议,然后就是密切观察有没有发烧,有没有胸闷之类病情加深之症状。

对比2:抗生素用 vs 不用
西人普遍的观点是普通的药,是不能加快感冒康复的,包括各种草药、维C,唯一能治愈感冒的,大概是抗生素了。澳大利亚的法律禁止医生随便给病人开抗生素,因为这边观点就是抗生素能够让病毒、细菌产生抗药性,人体用多了,以后就很难对抗这些病毒与细菌。
中国在这方面观念很不一致,少数人开始意识到抗生素危害性,尽量不在小病上使用抗生素。但法律没有规定医生对抗生素的使用标准,所以抗生素很容易被滥用,不少农村的妈妈在孩子感冒了,觉得就应该给孩子打几针,其实这打的就是抗生素。

对比3:忍受痛苦的能力强 vs 弱
中国人在面对痛苦时有超强的忍受能力,在选择是否要使用药物来减轻痛苦时,经常选择不用药。认为用药弊大于利,觉得不会药可能会康复得更快一些,这方面最出名的就是刮骨疗毒的关二爷了。头痛、关节痛、姨妈痛、三叉神经痛……,得忍!中国人认为能忍住痛才是人成熟与否的标准之一,是一种美德。
但西人认为,能用药物减轻痛苦,为什么要忍受它呢?所以每当西人感冒了,他们会提前准备好panadol,panadol基本上是澳大利亚家喻户晓,居家旅行必备良药了。

对比4:抗生素滥用 vs 止痛药滥用
不仅人滥用抗生素,给人吃的猪牛羊也存在过度使用抗生素的问题,这些抗生素最终也会到人体中来,用抗生素的坏处我前面已说过了,中国抗生素滥用问题令人担忧。
澳大利亚没有抗生素滥用问题,但有止痛药滥用问题。有些澳人似乎一点儿病痛都不能忍受,习惯性使用止痛药,但止痛药如果长期使用,就有可能让人对药成瘾,然后离不开止痛药,一旦不用了,身体就会有很强的不舒服感。所以澳大利亚zf也呼吁国民不要连续使用止痛药。可是每年新产生的瘾君子,不少就是从对止痛药成瘾开始的。
止痛药成瘾,往往是那些长期陷于某种疼痛的病人,长期服用止痛药造成的,一般的治疗短期感冒头痛,或者每月一次的姨妈痛的,不用担心会止痛药成瘾。

对比5:止痛药主动用 vs 被动用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胞会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经常服用止痛药。确实,你可能很少去购买panadol、必理通、阿司匹林、布洛芬这些典型的止痛药,但是你自认为安全的一些中成药,许多都是添加了止痛药,甚至你找老中医开的所谓100%中药里,你吃的火锅底料里有些也会增加止痛药成分的。
所以,若非逼不得已,尽量不要长期服用某种药,另外尽量不要有长期吃膏方养生,喝药酒养生这些“治未病”的做法。

总结
简单写写,反正各国有各国的问题,大家看着办。
原创文章,作者:xiaowe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ngtian.club/should-i-take-painkillers-for-a-c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