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2
受搜外夫唯《夫唯:再见了百度SEO!》文章的感召,我也谈谈我的SEO经历,我是刑天大叔,在SEO行业的笔名是刑天SEO,我从2006年开始在工作中用到SEO,到今年基本上放弃百度SEO,中间间隔了十八年(本文写于2024年),我这十八年的经历,做百度SEO,从入门到放弃,这大概也是中国SEO变迁史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吧。
我是如何进入SEO行业的?
绝大部分SEO人都是无意中进入SEO这个行业的,我也一样,我最开始想做的角色是程序员,而不是SEOer。
我于1998年考入湖南湘潭大学计算机专业,这所大学在当时算得上是重点本科里最普通的那一档,我们大学时的偶像是比尔盖茨、求伯君、雷军,大学四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学写程序。但因为家里太穷欠了大学不少学费,于是毕业时我拿不到毕业证(毕业两年后我才补齐学费换回毕业证)。倘若我有毕业证,我100%进大型软件公司做程序员。现实中,我只能找到份杭州一家极小公司的程序员的工作。
2002年我所在的公司正好跟阿里巴巴同一栋楼——杭州文三路上的华星科技大厦,阿里那时候活得并不滋润,有点像传销公司,每当阿里的锣被敲响一次的时候,说明他们的销售员又谈成了一单诚信通交易了,这种锣声有时整天都没响起。那时的阿里小得像狼,我们公司则像只跳蚤。公司小到只用了3个月就把自用的软件主体做完了,于是老板不需要那么多程序员。老板看到我在软件策划上有点想法,就让我改行做软件产品策划了。
我不是一个好的程序员,我写程序时太追求完美,总想用最正确的代码来实现功能,很喜欢将能够共同的功能做成共享的函数或者类;但我却是一个很好的产品策划,我有技术的基础,另外我的思维比较缜密,所以我策划出来的产品原型图,程序员很容易理解,并且开发难度并不是很大。
这公司一个蒋姓老板是我大学同门师兄,他对我说,年轻人,有任何不懂的问题记得去问google!要习惯使用google!这句话让我受益终生,我一直将这句话记在脑子里,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学习到很多知识。这大概就是我2002年最大的收获了!在我用google寻找答案的时候,我也在关注google排名的规律,我与SEO最开始的缘分就这么开始了。
毕业后的四年(到2006年)里,我辗转于一些小公司,其间做过硬件产品程序员、软件产品程序员、游戏产品策划、web产品策划。从事产品策划工作中,我对于软件、网页的页面策划、用户体验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习惯于用word、ppt、Axure去阐述我的观点,这一切工作经历似乎都为了我做SEO咨询服务打基础。
这四年里,我居然还创业了两次,一次是2003年SP行业创业,另一次是2005年开淘宝店创业,两次都失败了,SP养活了网易、新浪、腾讯,淘宝孵化了中国最早一批电商品牌,但我能力不济,都没抓住这两个风口。
这四年里,我仍然没有放弃对代码与网站的热爱。工作中有些时候需要用到一些功能我会自己写代码解决,另外也陆陆续续地做些个人网站,然后不断调整代码,不断更新文章,获得流量。
大概在2004年,春晚播放赵本山的小品(这是那些年春晚的保留节目)后,我意识到这小品会火,所以在大年初一,我不断重播这个小品的视频,然后把小品中的台词抄到我的网站上,我这篇文章果然就火了,小品中的一些经典台词搜索量特别大,这篇文章给我带来数十万的流量。
获得合适的关键词排名,就能够为网站带来很不错的流量!这就是我最原始的SEO观念。
2006年5月份我进入上海某个造纸行业网站担任网站推广一职。这个工作就是给网站引流,提高网站的访问量,那时候我最重要的KPI是alexa排名。为了提高alexa排名,我用了以下的网站引流方法:
- 建很多QQ群来发送网站最新更新的文章链接;
- 去同行论坛发文章带链接;
- 花钱买行业奖项,搏知名度;
- 蹭热点做高流量文章;
- 交换友情链接;
那些年我只是把SEO当作获取流量的渠道之一,但为了获得搜索引擎流量,确实也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SEO,那个时候我的SEO知识主要来自于胡宝介、冯英健两位前辈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文章。那个时候点石论坛已建立起来了。
在这网站工作期间,曾有位来自上海达闻营销的Cloudy主动上门推销他们的SEO服务,最终老板没有购买他们的服务,我不负众望,花了半年时间让网站达到很不错的网络营销效果,网站alexa排名做到十万以内,许多行业关键字排名都在首页。
达闻营销,我SEO生涯的重要起点
2007年1月份,经Cloudy介绍我入职达闻营销任SEO主管一职。我对SEO没有特别深的感情,只是觉得它是工具之一,我的目标是整个互联网,我原计划进达闻工作一年,将SEO技能进行加强就离职的。但达闻的魅力让我这个从来没在哪家公司工作超过一年的人,在达闻将SEO工作做了三年半才离开。
进达闻之前,我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个人站长,但从达闻离开后,我已在SEO行业小有名气了,这段工作经历为我未来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生命中永远要感谢的公司,就是达闻营销。
达闻营销是由美国人TR与中国人Charles联合创办的,公司英文名叫Darwin,slogan是evolve online marketing,其实就是给客户提供更好的网络营销服务,然后公司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公司名的Darwin就是来自于提出进化论的自然学家Darwin,若干年后我来澳大利亚,了解到Darwin曾在澳大利亚从事多年的研究,所以澳大利亚干脆就把他生活过的城市命名为Darwin。我还进一步了解到自然学家Darwin的全名是Charles Robert Darwin)。
我进达闻时,达闻有一个非常开放、平等的外企文化。由于我的顶头上司是TR,他带着我从零开始招人,谈SEO项目,做SEO服务的规范,做SEO诊断的流程,做周报、月报的标准。当然了,由于我是SEO团队负责人,我这个位置很重要,所以Charles也教了我很多东西,待到我离开达闻时,我的团队已经有15人左右了。
我们那时候做的SEO客户基本都是大品牌,比如汇丰银行、诺基亚、ebay、Globalsource、起点中文网、DQ冰淇淋、雅诗兰黛、雅漾、丝芙兰。这样的客户不能接受堆积关键词之类简单粗暴的SEO,于是我前四年的产品策划功底开始发挥作用,我把SEO融入到页面布局改进,内部链接体系的改动,这些优化丝毫不影响他们网页的用户体验,但SEO效果却越来越好。另外我前四年与程序员打交道的经历,也让我能够很好地与大品牌方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让他们接受我的方案然后配合改动网站。
为了更好衡量客户网站的SEO问题严重程度,以及预测SEO所能带来的效果,公司曾要求我将SEO问题划分几大类,每个大类里又有若干子类,然后每个子类有个权重,然后制作一个excel,设计好计算公式,每次诊断网站后填数据到excel中,excel就会生成雷达图,显示出网站做SEO后有多大的增长空间,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audit。这方法对于拿下大品牌客户来说,非常有效,但其实它对于精确预测SEO能带来多大效果来说,误差太大。
为了让SEO更好地产生效果,我们那时候需要大量的注册博客账号,然后在账号中发布带有链接的文章。所以我们在网上找了许多的兼职人员,每发布一篇文章0.5元钱。后来我知道,我们有的兼职因为帮我们发布“热血三国”的文章而迷上游戏,结果我们支付给他的兼职费用还没有他往热血三国里充值金额多;我们有个兼职因我们的工作入营销行业,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居然身价上亿;我们还有个兼职因工作入行,最终赚了不少钱,对我心存感恩,这么多年来一直对我礼待有加。
为了帮助公司节省付出去的兼职费用,也为了让我们在外链方面效果更稳定,我主动跟公司提出在上海郊区租民房招中专生、大专应届生,从事这类重复工作。因为他们的薪水不高,所以如果将他们放在市区与我们在一起,估计他们薪水去掉花销后将所剩无几,但若放在郊区民房,提供吃住,则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于是我承担了所有的基础工作,租房,买电脑,招聘,培训等等,把这个团队从零开始组建起来了。
就像我上文说的,我做产品策划时,有时候觉得程序员忙不过来,我就自己写程序。我打工的9年里,一向不计较工作是不是超出我职责范围,一直都是想尽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所以我才愿意主动承担许多事情,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在一份工作中学到更的技能,攒到更多的经验。
在达闻做项目的时候,我摸索出许多一手的SEO经验,那时候我用zblog搭建了个“刑天SEO”博客,每周都在博客中分享这些SEO经验。这种分享的习惯在那个时候差不多是SEO行业常见做法,在新加坡的Zac的SEO每日一帖,在上海的kyw的SEO实验室,都在这么分享。Zac是大哥,kyw注重实验,而我则有大项目实战经验,大家各有特点,后来都成为了好朋友,这是后话。
刑天SEO博客粉丝越来越多,我对于营销公司自身的营销也开始有些进一步认识。
2008年在厦门的搜索引擎营销大会上,从新西兰回来的渠成Allen在大会上做了第一次演讲,演讲内容我已不记得,但他的海归背景,以及他非常专业精美的ppt,以及专业的观点赢得了满堂彩。这次大会让我马上意识到,打造专家形象,将会非常有利于去拿下大客户。
开完那次会议回到上海,我跟两位老板分享了我的观点,希望老板们更重视打造专家形象,这样有利于接到更多国际品牌客户的订单。但我们公司有天然的硬伤,Charles是中国人但他只对SEM比较精通,TR精通SEO与SEM,但中文却不流利,所以他可以全球会议上吸引大客户,在中国大会上效果却很不好。公司在这个事情上未置可否。
大概自那次会议,渠成看到自己在中国将大有作为,很快回国创办了耐特康赛Netconcept,成为达闻的直接竞争对手,后来这个公司发展一直非常好,迅速超过达闻营销,这一切离不开渠成卓越的演讲天赋。
我在达闻营销,每个阶段在追求不同的提高,刚入职时努力钻研SEO,然后学团队管理,学与客户沟通,公司也一直很器重我,不断地给我升职加薪,从SEO主管到SEO经理,再到SEO高级经理、SEO总监。
在那个年代里,从事SEO的同行们,我算是年长的(我29岁进公司),年长的好处是他可以把在其它行业积累的经验带过来赋能SEO,考虑问题可能更全面些。但年长的坏处则是需要承担更多生活压力,而不能一直只靠梦想生活,虽然达闻一直在给我加薪,我在达闻时的薪水相对于同龄的互联网人来说,相对比较低,薪水让我生活上有些捉襟见肘。
另外一方面,公司一直处于盈亏平台线上,所以我一直不好意思提加薪。在我工作三年之后,我的团队已被我打造得非常成熟,十五六人的团队中有五六个优秀的SEO负责人(比如后来负责4A广告公司安布思沛SEO业务的Boson爆哥,负责大众点评网SEO业务的Austin易强,负面华扬联众SEO业务的LV吕向林,负责博雅立方SEO业务的Snoon王昌海),也有一些优秀的新人(如吴佳),以及成熟的外链专员。我带团队从来不藏一手,我所知道的都会倾囊相授,团队成员学得也很快,所以最后日常事务团队成员都能做好了,我只需要处理一些异常,团队有我没我,基本一个样。
到了自己离开的时候了,我开始关注外边的一些工作机会。
短暂的梦芭莎经历
梦芭莎也是达闻营销曾经跟进但未成功的潜在客户,我加入与离开达闻都是因为达闻的SEO项目。
2010年6月,梦芭莎的老板给我许多承诺,比如薪水增加80%,同时负责SEO与SEM,办公地点会搬到离我家更近一点的地方,以及公司即将上市。于是我跳槽过来了,结果除薪水承诺兑现了,其它都没兑现,比如并没有让我负责SEM,公司没搬家,上市更是海市蜃楼。但那年我刚刚买房,每个月还借款、贷款、家里开支,固定开支就在15k以上,所以我选择先做好工作再说吧。
我从来没想过这辈子就只专注SEO,现实却要我再一次专注SEO。
我再一次从零开始组建SEO团队(算第三次组建团队),花了一年时间,把我过去几年的SEO经验再一次总结升华,应用到这个网站上,我曾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来讲这个案例,在此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SEO人故事]刑天自述:我加入梦芭莎的始末(连载1)》。
2011年5月份左右,厦门的搜索营销大会给梦芭莎颁发了年度最佳电商SEO案例奖,我上台领奖后分享了这个网站的SEO经验,分享完了后,我在台上自豪地说:大家可以随便搜索跟女装有关的关键词,我们梦芭莎排名基本都在第一页。
分享结束后,好几个厦门的电商网站老板约我喝茶,比如斯波帝卡、名鞋库、拍鞋网、淘鞋网、PBA、尚客茶品。随后厦门的名鞋库(s.cn)老板更是明确地说,刑天,你出来创业吧,为我们提供SEO服务,我先把费用打给你。
回首在梦芭莎这一年,是我告别高考后人生状态最差的一年,每天要在地铁里站100分钟,共28站地铁才能到公司,然后晚上9点再这么站回来,我作为一个拿高薪的空降军,每天需要忍受老板喜怒无常的脾气,以及要动脑筋来获得跨部门的资源支持,当然了还要背负极大的KPI压力。那一年,我每天胃疼痛难忍。现在想想,我的胃病最大的病因是压力,而不是吃错了食物。
刑天营销的十几年

在梦芭莎达到非常好的SEO效果之后,我选择离开梦芭莎,开始独立创业。而创业的启动资金就是名鞋库预付的SEO服务费,创业最开始的班底是我梦芭莎时的部分团队成员(第四次组建团队)。
我能在人生第三次创业中生存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恰好遇到了互联网风口。这一次我不再是一张白纸,我的过往经历,让我有能力把握这个风口。
2011前后那几年,淘宝许多头部品牌——“淘品牌”拿到风投资金后,为了扩大销售规模,也为了不被淘宝所绑死,开始建独立站。独立电商站要想生存,SEO显得尤为重要,而我正好是电商SEO领域拥有好几个成功经验的人之一。
从2011年到2015年,十几家电商行业网站要我为他们提供SEO服务。我将以往成熟的SEO经验总结出一套方法论,然后教给我的项目经理,同时服务于这些客户,普遍取得较好的流量效果。其实所谓的电商SEO,简单地说就是,为产品类别词创建专有页面;为这些页面设计较多的站内链接;创建大量的内容页来增加网站规模;花钱花人力得到较多的外部链接。
在做电商站SEO同时,刑天团队也接了一些流量站的SEO,毕竟我也曾带团队做过起点中文网的SEO,以及做过GLOBALSOURCES的SEO。所以越是做大站项目,我越有信心,反倒是那些制造业的小企业站的SEO,我做不过同行。因为大站内容多,基础好,他们往往犯的是技术病,这些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小企业站是先天发育不良,这是内部沟通调理所不能及也。
再聊聊SEO团队的管理话题。我创办刑天营销,最开始希望打造的是精英团队,专门做大站SEO。我把我的SEO技术分享出来,培养一批优秀的SEO项目经理,每个项目经理组建一个项目小组,负责一些大项目。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在中国是不行的。
- 倘若一个项目经理做几个SEO项目都失败了,那说明我这个用人和培养人方面是失败的。
- 倘若一个项目经理做几个SEO项目都成功了,他们的项目效果做出来了,因为我团队的项目大都比较知名,所以他们就获得拿得出手的成功经验,于是就会变得很抢手。不止一个客户一边跟我聊SEO合作,一边在挖角我的项目经理。
经历了一些优秀项目经理的流失,我意识到这种模式其实不可行。准确地说,定位于只做大站SEO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要么把项目弄砸了,要么把项目经理弄丢了……
于是我们更多地精力放在给大品牌做搜索引擎口碑,朝这个方面转型也是逼不得已,因为国内淘品牌纷纷玩不转,开始折戟沉沙。因为在VC的逼迫下,淘品牌一心追求市场份额,这必然造成他们只能不断降低价格,以及增加广告投放,所以他们一直在亏钱,他们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钱花完之前上市,绝大部分电商企业倒在上市前那一刻,这造成我们的客户越来越少。
搜索引擎口碑项目很容易做,无非就是组建既有SEO人,又有文案,还有一些媒体采购人员的项目组。项目组帮助客户将一篇新闻稿变成更多篇,将一个帖子变成更多帖子,将一个事件放在更多的平台上进行宣传。然后获得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
只是当我将公司业务转向搜索引擎口碑之后,我公司在销售方面的劣势就暴露无疑。我在电商行业的个人知名度让我接到许多电商SEO订单。但搜索引擎口碑客户则是那些传统快销品牌,刑天SEO品牌人设没法触及到他们的老板。而且选择供应商的决策权往往在他们品牌部门的一些职业经理人那里,获得他们的订单,则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我尤其不擅长。
而我又不擅长管理销售人员,公司一直没有稳定的销售人员,所以我们获得订单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客户也在不断变小。
但公司从4A广告公司那边转包过来的订单数量还可以,刑天营销在中期开始就比较依赖来自于广告公司的订单了,这些订单大部分是搜索引擎口碑方面的业务,少数官网SEO业务,大站SEO、电商SEO基本上就没有了。
于是公司的技术出身的SEO人越来越少,那些擅长沟通,以及有文案背景的人越来越多,说白了,就是公司男同事越来越少,女同事越来越多了。公司越来越像一个广告公司了,这大概是许多SEO公司的基本规律了吧。
给广告公司做事情,不大需要多少SEO理论知识,更多要的是细心地沟通,及时地响应,丰富的合作资源,漂亮的PPT。
公司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但是后来既遇到了资源上的门槛,也遇到了法律和道德上的挑战。
资源上的门槛是指,当我们开始使用传统的方法帮助客户这么做品牌营销时,很快发现,我们竞争对手能够获得更多更有权重的排名资源。比如那时候某度搞了个“某度回流计划”,只要网站方帮它完成了多少个APP的下载任务,推广了某度APP,那么可以把这个下载量折算成money,然后再把这个money折算成多少个展示机会。也就是说,某度可以让网站方指定的某个网页获得排名优先权,然后就有源源不断的展示机会了。我不擅长搞这样的资源合作,所以我们一直就获得不了这样的排名机会。
法律和道德上的挑战是指,我们刚开始做排名,只需要做好内容基本上都有正面的排名增加。但是后来客户要求KPI里增加负面信息排名的减少。因为某些对方开始花钱找人删帖,所以敢跟客户这么去承诺排名。我在达闻营销时,就知道这种方式是不合适的,所以一直约束团队不能这么干!绝对不能删帖!于是我们就竞争不过人家,少了很多客户。(当年擅长这么干的公司,后面也有不少被抓的,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快排技术也对我公司的业务有非常大的冲击。正当的SEO应该是帮助网站提高自己的质量,然后获得搜索引擎的认可,从而得到更多的排名。但快排技术,则是在使用软件制造虚假的搜索引擎点击,让搜索引擎误认为用户很需要这个网站,从而给这个网站更多的排名。我一向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愿意参与这个事情,但其实在某度搜索引擎的绥靖政策下,快排技术效果非常好,这让我们自己的许多项目排名纷纷被别人抢走,让我们的处境越来越尴尬。
从2010年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中国互联网演化出了一条与全球互联网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国网站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许多大网站倒闭,许多企业也不再重视利用自己网站来获客,流量集中到少数平台网站(如淘宝),然后进一步集中到少数APP(如淘宝、抖音、微信、拼多多),某度的重要性越来越低,于是它为了生存,就想办法把更多的排名机会给自己的内容频道,这道理大概就如同“既然鱼变少了,那我连鱼骨头都不留给别人了”。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这种SEO服务就失去生存的土壤了。
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做搜索引擎口碑一两年后,公司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总的来说,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SEO项目经理,但我不是一个合格的SEO公司老板。我的SEO公司起步即巅峰,然后越来越差,越来越做不下去——优秀的SEO人离开公司,公司收入一直下降。
2017年我就在尝试其它的业务方向,尝试过以下的项目:
- 智能硬件的营销与推广;
- 装修行业的营销服务;
- 外贸行业的营销服务;
- 流量站的流量生意;
- APP获客服务;
这些项目没有一个我坚持到底了,没有一个做成功了。这时候时间已到了2018年底,随着更多竞标变成了陪标,更多优秀的员工离开,我整个人状态不大好了,甚至自己有些抑郁了,每天情绪低落,很容易对员工发脾气。
后来跟IT行业的老朋友聊天,他们说:既然国内你一直没法突破,你可以考虑去拿个绿卡,尝试下海外的生意?
2019年1月份我找移民中介打听,正好澳大利亚有一种拿绿卡的方式,需要申请者有国内的创业经历,特别适合我。于是我递交了申请。
2021年8月份,我第一次踏入澳大利亚这片大陆。
总结我的SEO经历
- 没有达闻营销,就没有刑天大叔品牌;
- 没想过要做SEO,却做了18年;
- 我作为一个草根,通过做好每一个项目,善待每个员工,善待每个客户,塑造了“刑天大叔”这个品牌ip,再加上运气,才有了我今天的生活;
- 我没有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也归因于我个人的性格;
- 我把刑天这个品牌在SEO行业做响了,没想到这个行业没了;
- 这个行业,我稀里糊涂地来,正如我莫名其妙地走。
下一步
我仍然会保留中国籍,继续来往中国与澳大利亚,做一些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事情,先拍一些视频讲两边的生活,其它以后再定,中年人再次选择方向,真的很难的。欢迎加我微信,互通有无。
关于SEO行业的一些观点
百度SEO已死乎?
如果把它当作一种营销手段,那么绝大多数企业不值得招聘员工全职从事这个工作,所以再从事百度SEO大概很难找到工作了,这么看,百度SEO已死。但你若把它当作一种情怀,当作一种兴趣,那它永远不死,就如同榫卯技艺一样。另外,SEO这种思想也永远不死,寻找平台排名规律,然后迎合它,在平台排名中获得先机,这种需求永远存在的。
为什么我当年没做培训?
我总觉得SEO升级换代太快,我掌握的知识可能跟不上时代,特别是当我开SEO公司之后,经历过由实战到指挥过后,我掌握的SEO知识就更加落伍了,所以我更不愿意做培训了。
为什么我当年没有出版SEO书籍?
我有参与一些英文SEO书籍的翻译工作,但并没有自己出书。因为一本书的文字量大概要相当于至少100篇SEO文章的量,工作量太大,并且还要写大量的SEO基本概念方面的文章,比较枯燥,最为重要的是,出版技术类书籍是件不挣钱的事情,那时候我有些钻到钱眼里去了。我特别佩服那些能够坚持写完一本SEO书的朋友,所以每当他们邀请我写序言或扉页推荐语时,我都会欣然答应。
我与点石论坛以及搜外的关系
点石论坛是中国SEO思想的奠基人,论坛最早的核心骨干有Zac、Robin、小鹏、石头等,我不是最早的那批成员,但我与他们都是好朋友。我也不是夫唯老师的搜外学员,但我是夫唯的好朋友,多次参加了搜外的活动。并且我与许多SEO老兵都是惺惺惜惺惺,比如乐思蜀、丘仕达、枫林、kyw、Zero、痞子瑞、赵彦刚、张新星、猎眼、夜息……
原创文章,作者:Xing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ngtian.club/the-seo-story-of-xing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