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刑天大叔不聊seo,想聊一下中文,中文既包括我们大陆和新加坡用的简体汉字,也包括港澳台地区用的繁体汉字,日本的汉字也来源于此。
中文的优势

首先,汉字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来说,功不可没。在历史岁月里,交通不像现在如此发达,经常是一小拨人住一块儿,彼此没什么来往,所以在描述同一个东西时,传着传着就发音不一样了,于是就形成了方言。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文字是表音的,而不是表义的,所以每个地方按照自己方言来拼写,就很容易形成不同的文字,每个地方有自己的文字后,那两个地方人更难坐在一块儿聊事情,时间久了,就成为不同的民族,再久了,就成为不同的国家。而且有自己的文字后,一般会放弃祖先的文字,那样历史书籍看不懂了,父系民族的认同感也就没了,更容易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从韩国的经历可以证明,韩国放弃汉字使用谚文之后,新一代韩国人连自己电视剧大长今中的药名都看不懂了。
而汉字则不同,它侧重点是表意,同一个汉字,不同地方人都认同它的意思,但可以发不同的音,这样以来,就算是广东人和上海人坐一块,没法对话,也能够用文字来沟通了,而且千百年来,我们祖宗留给我们的《论语》、《孙子兵法》我们依然能看懂。
再看看欧洲大陆,欧盟搞了那么多年,还是没统一,英国人还老要退出欧盟,为什么欧洲那么多小国家,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语言多,彼此容易生分,许多语言,其实许多都是罗马帝国语言的地方版,欧洲国家多还有个原因跟教皇有关系,他们的教皇比我们的如来佛祖权力大,喜欢管事儿,就怕国家统一不听他话,所以想尽办法阻挠统一。
中文的不足

虽然中文有功,但眼下里,中文发展并不是很顺利,中文发挥优势是它避免了发音的走样导致人群的分裂。但在大航海时代之后,世界一体,人类交流已不受大山大海阻隔了,所以眼下文字的作用主要就是沟通了,同一文字形成不同的变音的可能性越来越少了,所以符号化的文字更能起到这种作用了。而且我们的中文,原来的表意部分,所能表的意思也越来越牵强了,比如“计算机”三字,已经跟“言”、“竹”、“木”基本无关了。
另外方面,随着各民族交流日趋密切,越来越多新鲜事务涌进来,我们都来不及给它取一个中文名,比如AlphaGo,而如果直接取音译,中文在此方面就不拿手,容易不统一,比如:阿尔发狗?阿儿法够?
另外,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大家使用输入法打字,取代使用笔写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只是记得汉字的发音却忘了它是怎么写的,这么发展下去,大家掌握汉字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而英语、法语等,相对来说,这个问题会不那么严重,因为记得了单词的发音,基本上就知道怎么书写。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中文还有其它亮点,比如它很优美,有很多璀璨的成语,比如说英文说鬼,可能是ghost、monster,而我们可以说魑魅魍魉,而且我们有许多非常优美的诗句。但是这些在表音的语言里也有,不是吗?最为关键的是,语言,首先应该是用于沟通的。
关于中文繁简的问题

繁体字更容易理解它的意思,简体字有些过度简化,它的本来意思就容易丢失,比如:“驭”、“权”、“奴”这三字,你能看出来它的意思吗?连音都看不出来,估计简化汉字的专家们是想把“又”当作麻将里的“百搭”,一切复杂的笔划,就用“又”取代。
所以我赞成在书写的时候,用简体字,在显示的时候,可适当使用繁体字,我也赞成要恢复那些优化过度的汉字原来面貌。
关于中文的未来

中文必定会夹杂外来语言的,想把每个外来语都翻译成中文,这不现实,特别是现在自媒体时代,也很难去管了。所以最终的中文看起来,可能既有英文的单词,也有日语的汉字,还有其它语言的各种乱入,就是一个混和体,也许未来人体也是这样,难道不是吗?
自由,才是未来的方向,文字只是一个工具,它要满足于人类的这个需求,为了保持文字的纯洁度,而去规范大家的使用,有些削足适履,就像我们不能要求汽车只能在柏油路上行走一样。
原创文章,作者:Xing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ngtian.club/what-are-the-advantages-of-the-chinese-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