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24
在英文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做research,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教我们鉴别搜索结果页中,哪些网站是可信的,有个方法是看域名的后缀:
.gov.au的是最可信的,因为是政府网站;
.org.au也可信,因为它是某些非商业组织的网站;
.edu.au是学校的,也比较可信;
.com.au是公司的,相对不错,但公司可能带有自己的立场;
.com以及其它域名,可能不是澳洲的,要慎重对待;
这话题,正是我前面十七八年从事的方向啊,我囿于英语水平不高,不然我有太多经验可以在课堂上分享了。
另外,老师的这番话,点出了一个关键:澳大利亚的.com.au,已经被社会公认是“澳洲企业的标准域名”。
而在中国很少有企业会将.com.cn域名作为自己官网的主域名,.com.cn域名没能真正树立起权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澳大利亚:严格管控+习惯培养
在澳大利亚,域名的管理机构是 auDA。它对.com.au域名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申请者必须是澳大利亚本土的商业或法律实体;
注册时要提供 ABN或ACN(企业号);
域名必须与公司名称或商标、业余类型相关;
外国公司和个人一律不能注册。
这种限制带来了两个结果:
- .com.au天然等于本土企业官网。既然只有本地公司能注册,那使用.com.au的网站必然受澳大利亚法律约束,规范度和可信度都很高。
- 抢注和囤积现象极少。因为域名必须与公司名称有关,企业不用担心“心仪的域名被个人抢走”。
同时,auDA还不断 鼓励企业使用.com.au,并保持合理的价格策略。于是,银行、媒体、大企业都用.com.au做官网,带动所有企业跟进,澳洲企业基本上都用.com.au后缀的域名作为企业官网的域名,网民也养成习惯:一看.com.au,就知道这是澳洲公司。
中国:缺乏规划+抢注泛滥
在中国,域名由 CNNIC 管理。虽然也有.com.cn,但政策宽松:
- 个人和企业都可以随意注册;
- 不限制数量,也不强制与企业名称相关;
- 一度为了推广,搞低价促销。
这直接导致了三个问题:
- 企业辨识度不清。当个人和企业共用同一种域名后缀时,网民根本无法通过.com.cn来判断背后是公司还是个人。可信度自然大打折扣。
- 抢注投机严重。大量域名贩子囤积.com.cn和.cn域名,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域名,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买.com、.net、.info、.xyz等域名。
- 网民不仅要企业的域名主体是什么,还要记域名后缀是什么,难度增加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网民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com才是最权威的,尽量使用.com的域名作为企业主域名。于是,.com.cn和.cn逐渐沦为“备胎”,没有形成像澳大利亚那样的行业统一标准。
腾讯的qq.com域名,京东的jd.com,360的360.com域名都是中国企业花重金从海外回购回来的。而澳大利亚的大公司,依然使用的.com.au的域名,比如coles.com.au。
当然了,为什么中国企业与网民会觉得.com才更权威,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许多中国企业不愿意做一个纯中国公司,而希望是家全球公司,所以排斥.com.cn域名;或者域名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使用.com,更不会受国内域名政策影响?
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 澳大利亚的.com.au能立得住,是因为背后有清晰的规则和统一的社会习惯。
- 中国的.com.cn立不起来,是因为制度放得太松,反而让“权威感”被稀释了
原创文章,作者:xiaowe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ngtian.club/why-hasnt-chinascomcn-established-itself/